胆道出血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重庆女人冯运敏的坎坷人生 [复制链接]

1#
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 http://www.ykhongye.com/

在《谢谢你来了》节目,一位30岁出头的女人痛哭流涕。

“对不起,刘姐,我怎么这么混蛋,这么不是人!”

被致歉人刘姐是一位50岁出头的女人。

这个羞愧不已、连连致歉的女人,叫冯运敏。

(冯运敏)

4年前,冯运敏遭遇生活的重击,一无所有,走投无路,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。

但如今,她已是年入万元的老板。

冯运敏说,能有今天,离不开刘姐的帮助。

连她的命,都是刘姐救下的。
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
冯运敏这几年经历了什么?

让我们走近她们的故事。

出身贫困,盼婚姻改变命运

冯运敏88年出生在重庆的农村,有一个姐姐、一个弟弟。

她很小就知道自己家比一般家庭都穷。

父母本来做生意卖面条,后来父亲得了心脏病,不能干重活;姐姐从小就有癫痫,求医问药要花不少钱;弟弟小她13岁,还指望不上。

家里花钱的人多,但能干活的少。

家里有多穷呢?

家里有点钱,都给姐姐看病用了,连买菜都舍不得,母亲要去别人菜地里去拣点人家不要的菜;

难的时候,母亲总偷偷抹眼泪;

姐姐9岁时烫伤住院,父亲买回几个烂苹果,姐俩只能啃着一半好的吃,一家人的窘况遭到了病房里其他人的嘲笑,父亲羞愧地跑到巷子里,把头往墙上撞。

冯运敏暗暗下决心,这个家只能指望自己了,自己要变强。

14岁,她就辍学出外打工了。

唯一的想法,就是多赚钱。

但谈何容易,碾转打工多年后,她仍没能赚到多少钱。

(冯运敏)

年,她27岁,开始做面食。

年,她28岁,父母、亲戚都为她的婚事着急。

也是穷怕了的缘故,冥冥中,她和父母都寄希望婚姻来改变命运。

亲戚给介绍了一位相亲对象,对方大学毕业,而且家庭条件优越,父母在重庆市区有两套房。

虽然对方已结过一次婚,但这样的经济条件,却让冯运敏心动不已。

恰好对方也对她有意。

她觉得自己攀上高枝了。

加上父亲规劝自己,年纪不小了,折腾了这么多年也没折腾出啥,如果能嫁到这样人家,以后生个孩子,相夫教子,舒舒服服地过日子,也不错。

过怕了穷日子,冯运敏和父母都将婚姻当成了改命的机会。

不久,俩人走到了一起。

没有甜蜜的求婚,没有热闹的婚礼,她走进了这个家。

但冯运敏不在乎,她对今后的生活仍充满了憧憬。

可是很快,她就被狠狠打脸了。

婚后的生活,并不如她和父母所愿,手心向上的日子实在难。

儿子夭折,净身出户

结婚后,她才知道,她这一嫁,嫁得有多潦草。

原来,丈夫一家四口,其他三个人都不接纳她。

他们看不起她。

自她踏进这个家门,小姑子就没喊过她一声“嫂子”;

她从外地培训回来,给婆婆买了礼物,想维护和婆婆的关系,可婆婆退回了,压根不碰她的东西;

公公的态度也让她崩溃,只要她出去一两个小时,公公会在家里破口大骂,骂她老公没本事,管不住老婆,还给她脸色看。

而最让她感到无助的是,老公从来没有维护过她,样样听父母的,是个妈宝男。

她想到了离婚。

但当得知自己怀孕后,她又抱了侥幸心理。

也许这个小生命能给自己带来转机?

可怀孕后的她,在婆家的桩桩件件,更加让她寒心。

婆家要求她辞掉现在的化妆品销售工作,待在家里养胎。

突然间,她没了任何收入,花一分钱都要问婆家要。

她说早餐想吃碗5元的面条,婆家就只给5元钱,多一毛都不给。

每次要钱,还都要忍受婆家人的脸色。

就这样,她挨到生下了儿子。

起初,添丁的喜悦,让家里似乎和谐了不少。

可天有不测风云,孩子刚满月,就被检查出患有胆道闭锁。

孩子想活命,就只有换肝一条路,最佳手术时间是他6~8个月大的时候。

但换肝谈何容易?第一,要有肝源,第二,需要大约40万元的手术费。

冯运敏想捐出自己的肝,但医生拒绝了,她刚做完剖腹产手术,身体还没恢复,没办法再承受一次手术。

面对生病的孩子,婆家人的态度,急转直下。

她老公说,自己有乙肝,捐不了肝。

冯运敏只得恳求医生,待孩子6个月大时,如果自己恢复得还行,她一定要给儿子捐肝。

医生只得同意,说到时看具体情形再定。

冯运敏一边调养身体,一边打点零工,因为孩子手术的费用,只能她自己筹集。

孩子六个月大时,她和儿子去做配型,如果配型成功,就可以安排手术了。

可哪里又能想到,术前检查中,医生说她儿子的身体状况,已经支撑不了手术了。

结果是,她和儿子只能等,等着死亡的降临。

这对一个妈妈来说,太残忍。

而她能做的,就是在儿子生命的最后时段,好好照顾他。

从医院回来后,冯运敏和儿子单独住。

孩子的爸爸将他们母子俩丢在一边,然后踪影全无了。

老公的无情,戳疼了冯运敏的心。

但接下来,让她凉透了心的,是街坊邻居的指指点点。

一传十十传百,街坊邻居们都知道,她儿子没救了。

然后,她和儿子走到哪里,人们如见了瘟神一般,避之不及。

甚至,冯运敏以前的熟人或朋友,见了他们也躲得飞快。

常常是,本来还在好好聊天的街坊邻居,看到自己就立马散开了。

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异类,被排斥、被嫌弃。

她的心像跌入了冰窖。

可自己和孩子有什么错?

她问自己,人为什么这么冷酷?人性到底是什么样的?

遇到贵人,死里逃生

但这个世上不缺温情。

是刘姐,让冯运敏又重新相信了人性。

刘姐是冯运敏的邻居,大她将近20岁,是冯运敏在化妆品公司上班时的客户。

因为性格相投,境遇也有相似,两人很投缘。

慢慢地,她们成为了朋友。

那天,她抱着儿子过来了,和别人不同,刘姐迎了上来。

她一把抱过孩子,边逗孩子,边“数落”他:

“你个小子,你怎么这么不争气,你就是找你妈讨债的。”

这里,冯运敏已经泪流满面。

刘姐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嫌弃他们。

看到自己和孩子能被“正常”对待,冯运敏流泪了。

(刘姐)

其实,刘姐也听说了冯运敏和孩子的事。

但她觉得,这只是无数普通生死事件中的一个,将心比心,她觉得应该能做点什么去帮她、开导她。

自此,她每天去看看他们,抱抱孩子,陪伴下冯运敏。

她还让自己大女儿去冯运敏家串门,说是跟冯运敏学做馒头,实则是帮她带孩子、陪伴她。

而此时,刘姐的家里还有两个外孙要照看。

刘姐的陪伴,如春风化雨,暖了冯运敏冰冷的心。

不久,出院1个月后的一个早晨,冯运敏的儿子离世了。

冯运敏手足无措地拨通了刘姐的电话。

刘姐听到她的哭泣,不等她说话,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,让她等着自己。

她马不停蹄地赶到冯运敏的家里,帮着冯运敏处理孩子的后事。

然后,再陪伴她熬过最痛的时刻。

多年后,再提起这段刘姐陪伴的时日,冯运敏仍感动得泪流不止。

“刘姐这一段时间的帮助,让我特别特别地感动。”

可是,在冯运敏还沉浸在失去孩子的悲伤中、最需要安慰的时候,她老公却发来一条讯息,他说要跟她离婚。

这距离他们儿子离世才刚刚四天。

第二天,那个男人就又消失不见了。

结局是,那个男人虽然家境优越,还是让她净身出户了。

而且为了给儿子看病,冯运敏还负了债。

一次次的打击,让冯运敏万念俱灰,她用喝酒来麻痹痛苦中的自己。

她甚至想一死了之。

有一天,她醉倒在马路上。

刘姐找到了她。

这天,刘姐将她带到了家里照顾,怕她想不开,晚上就没让她走,对她百般劝解开导。

“你不能这么作践自己,那个男人不好,你把他离了不就行了。”

“你还有你肩上的责任,弟弟还小,你的父母,你的生病的姐姐,他们还都要指望你。”

一个月后,年下半年,她办妥了离婚证。

这段婚姻,伤得她体无完肤,除了痛苦,还狠狠打醒了她。

她必须得变强。

这之后,她学着放下痛苦,往前看。

她捡起做面食行当,一切从头来过。

刘姐鼓励她,想好了就干吧,别为钱发愁。

冯运敏贷了款,加上她从刘姐那里借来的2万块,开始了创业。

刘姐是全职家庭主妇,在家带外孙,没有收入。

她老公在工地打工,收入也不高,家里的积蓄还是两人省吃俭用攒下的。

这2万块钱,对刘姐来说并不是个小数。

当主持人问起她当时怎么想的,她老公同意拿这个钱吗,有没有想过这钱可能打水漂。

刘姐说,老公没反对自己,当时自己没想那么多,就是想帮她一把。

也是靠着这笔资金,冯运敏的人生迎来了转机。

创业成功,内心却愧疚不已

正如杨绛先生所说,“打不倒你的,终将让你更强大!”

熬过那段生不如死的日子,冯运敏收拾心情,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。

她刷信用卡租住在地下车库,租了个6平米的杂物间卖早餐。

她每天忙得像个陀螺。

早晨2点起来做包子馒头、卖早餐;中午做糖果、果汁;中午1点左右开始做麻辣烫;忙完之后,再去公园摆摊卖馒头……

回到店铺已经晚上八九点,再收拾一整天的碗筷。

一天下来,她要工作18~20小时。

她用短视频记录创业的点滴,也会在朋友圈里晒做出的馒头。

这期间,刘姐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,跟她聊聊天,问问她的情况。

这个苦命的女人,让刘姐牵挂不已。

冯运敏有时外出学习,有时自己钻研开发,做出的面食,花样繁多,创意新颖。

特别是卡通馒头,好看得让人看一眼就沦陷。

冯运敏的生意渐入佳境。

年的一天,冯运敏的一条视频的播放量陡增,点赞、评论蜂拥而至。

很多人留言追问,怎么在网上购买她的卡通馒头,她店铺地址在哪里、收不收徒弟等。

冯运敏一下打开了思路。

从此,她又发展了线上生意,增加了线上培训、直播及卖货业务。

实体店铺也开了一家又一家。

冯运敏的日常,是这样。

不少时候,要忙到凌晨三点才下班;

深夜了,还在和面,为第二天生意做准备;

大年初一不休息,仍然在忙;

自己出门摆摊,边卖货、边直播;

带学员,帮助有意创业的宝妈们。

持续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。

在她的短视频里,可以看到她的成绩。

她在重庆买了两套房、两辆车,还清了万元贷款。

也可以看到她做公益,以及去帮需要帮助的人。

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看到她做的馒头,说想给老人们一个惊喜。

她听到后,不收任何费用,忙活了一整天,终于给老人们送去了热腾腾的馒头。

一位她在抖音认识的朋友,孩子生病住院了。

她得知后,问朋友要了地址,给孩子寄去了吃的,还转过去多元。

她的创业故事,也被媒体青睐,成为自强自立的案例。

年8月,重庆美食节目就采访了她,为大家讲述她的创业历程。

冯运敏越来越忙,生意也越来越好。

但不承想,走着走着,冯运敏和刘姐两个竟走散了。

刘姐也不再每天给她打电话。

后来问起原委,刘姐这样说:

“她有她的事业,她现在过得比我好,后来就没再打电话了。”

原来,看着她越来越好,刘姐选择退出、不打扰。

这像极了亲人和长辈的关心。

就这样,一晃两年过去了,两人竟没有联系。

(冯运敏和刘姐)

也许是事业上了一个台阶,冯运敏终于可以歇一歇脚步;

也许是遇到了什么坎儿,让她想起了曾经的生不如死;

也许是刘姐于自己的恩情太过厚重,她想报答,却无以为报……

年2月,冯运敏报名参加了一档致歉节目,也就有了开头那一幕。

再见刘姐,冯运敏感慨万千、痛哭流涕。

“这两年我都能忙自己的事,怎么就把你给忘掉了。”

她真诚感谢和致歉刘姐。

对于冯运敏和主持人所说的“救命之恩”,刘姐却说,“谈不上救命之恩,我就是帮了一个忙。”

刘姐善良、有大义;冯运敏也有感恩之心。

冯运敏的这个举动,也表明了刘姐在她心里的位置,刘姐的大恩,她愿意铭记在心。

俗话说,大恩不言谢。

说再多感谢的话,也比不上对恩人实实在在的牵挂。

那么,冯运敏后来是怎样感恩刘姐的呢?

传递温暖,回馈别人

曾经的伤口,随着时间慢慢被抚平。

绝境中得到过的温暖,一辈子难忘,时机到了,还会像一粒种子,生根发芽,并发扬播撒。

随着自己变强,冯运敏将温暖给了家人,给了需要的人,也在学着回馈社会。

对家人,她实现了自己的承诺。

她一肩扛起了照顾全家人的担子。

多病的父母,不能自理的姐姐,年轻的弟弟,她成为了他们的依靠。

一家人聚在一起,开心聚餐的画面,温暖有爱。

家人的笑脸,是对她辛苦创业的回报,也是她奋斗下去的动力。

她还收获了爱情,再婚老公体贴她的辛苦,下班后会帮她打理店铺生意,在她累的时候,会贴心地为她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。

他们还有了一对健康可爱的双胞胎儿子。

婆婆帮她带孩子,一家人关系融洽,其乐融融。

经历了风雨,冯运敏终于得见彩虹。

想当初,想靠嫁人改变命运,却被践踏得毫无尊严。

如今,靠自己强大,她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。

她的事业越做越大,现在拥有五家店铺,一家工厂。

年收入更是达到了万元~万元。

她的学员来自陕西、桂林、重庆等地,她也早已荣升“师傅”、“老师”。

可以说,她凭实力活得又体面又有尊严。

(冯运敏参加黑龙江卫视节目)

年3月,受黑龙江卫视邀请,她讲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故事。

她乐观、努力、坚强,也在向更多的人传播温暖,传播正能量。

当初借刘姐的2万元,冯运敏早已归还了刘姐。

回老家时,她会带上自己亲手做的点心,去看看刘姐。

她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了刘姐的女儿。

可能她没有给刘姐太多物质上的感谢,但她将刘姐真诚地放在了心上。

现在,他们像亲人一样相处,互相牵挂,互相帮衬。

这是一种很舒服的相处方式,更是一种长情的陪伴。

也许,这是最好的感恩。

我们也有理由相信,往后的日子里,她们之间的亲情也会长长久久。

结语

27岁,开始做面食;

30岁,买车买房,进过工厂,摆过地摊,开过店;

34岁,拥有5家店铺,一家工厂,年收入万元。

期间,冯运敏经历了旁人不忍想象的厄运,也被幻想和现实狠狠打脸、教训。

但在刘姐的陪伴和帮助下,她终于熬过最难的日子。

当初的2万元,不只是2万元,而是给了她一个全新的人生。

也让她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。

如今,她自强、阳光,在向他人传递着温暖和正能量。

“不论生活给我什么,好的坏的我都接受。”

冯运敏做好了准备,接受任何的摔打,并且不放弃努力。

在她的文案里,她说希望成为董明珠那样的人。

她才34岁,敢拼敢闯,谁又能给她划定什么界限呢。

我们惟有祝福,祝福她走出自己的精彩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