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道出血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胆囊穴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 [复制链接]

1#

穴位位置:

在小腿外侧,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。

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部,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(阳陵泉)直下2寸。

取穴方法:

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,在阳陵泉穴直下2寸左右之压痛最明显处取穴,(2寸即患者自己的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三指宽)。

穴位解剖:

胆囊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和腓骨长肌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。

层次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腓骨长肌。

穴区神经、血管: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;深层有腓深神经干和胫前动、静脉经过,并有腓浅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。

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支,深部正当腓浅神经处。

穴位功效:

利胆通腑。

主治病症:

胆囊穴主治*疸,急性胆囊炎,慢性胆囊炎,胆石症,胆道蛔虫症,胆道感染,下肢麻痹,下肢痿痹,瘫痪,胸胁痛,口眼斜等。

本穴是分布在足少阳胆经上的经外奇穴,对胆道病疗效显著,同时又为诊断胆囊病的有效穴。

穴位配伍:

胆囊穴配阳陵泉穴、期门穴、肝俞穴、胆俞穴、足三里穴,治急性胆管疾患。

胆囊穴配阳陵泉穴、内关穴、太冲穴,治胆囊炎。

刺灸法:

直刺1~1.5寸,局部有酸胀感,可向下扩散;可灸。

针刺时不可过深,以防损伤血管,造成内出血、皮下血肿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