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 http://m.39.net/pf/bdfyy/bdfzj/肝胆手术后可有肝功能低下,胆汁分泌减少,脂肪代谢紊乱,脂肪消化吸收受影响,故应控制脂肪摄入量。术后早期对植物油也应限制,否则可引起腹泻。故应给予清流质饮食,以糖类为主,蛋白质补充应选用低脂肪食物,如蛋清汤、肝泥汤、米汤、藕粉、果子水、桂圆汤等。当肝胆行较为复杂手术后有时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,此时宜选用静脉营养,使胃肠得到休息,待病情好转后,可给予低浓度要素饮食口服、鼻饲,或空肠造瘘滴注,然后根据情况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。能量供给每天应>8.37MJ(kcal),蛋白质每天为80g,脂肪适量,以不引起消化不良及腹泻为度,又有利于补充各种营养素,使机体早日恢复。以后再给予低脂半流质饮食,同时减少要素饮食用量,以后逐渐过渡到完全口服饮食。
一、营养作用
肝叶切除以后,肝功能受损和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液中酶改变,如转氨酶升高,凝血酶原时间延长。代谢改变程度与肝叶切除量、病变性质、是否合并肝硬化及有无术前肝功能损害等密切有关。通常在术后第1天即有改变,5~7天时达到高峰。临床上称为危险阶段,如在此期间能给予合理营养及时有效临床监测和处理,可使患者较平稳地进入恢复阶段。胆道术前患者常有胆道感染或梗阻,减少或阻断胆汁排泄,影响食物消化、吸收和利用。同时铁、钙及脂溶性维生素A、D、E、K吸收也受到影响,导致患者体重降低、食欲缺乏、贫血、出血倾向和骨质疏松等。另外,胆道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胆汁外瘘引起水、电解质丢失之外,同时有胆盐大量损失,影响营养素在肠内的吸收,若合并病理性胆外瘘引流不畅,诱发腹腔或肝内感染时,对患者消耗和负担则更为严重。
二、营养治疗
肝胆术后患者,特别是右叶肝脏切除、胆道狭窄修复及多次胆道手术,因病理改变复杂、手术麻醉时间长、手术程序多、涉及范围广、创伤大、术中及术后早期渗血量多,对机体都可能有较大影响。故对其术前、术后营养治疗都十分重要。肝胆手术患者,术前大部分都因长期疾病损害而影响机体营养贮备,主要器官代偿能力下降;因而在术前准备时,即应给予高糖类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,必要时可于术前给予短时期肠外营养,力求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营养状况,提高手术和麻醉耐受性。肝胆手术后,患者营养治疗应根据手术创伤大小而定。
对手术创伤较小的患者,如范围较小肝脏良性肿瘤切除,第1次较简单胆道手术等,可按通常腹部手术后常规处理,可用常规静脉营养输液,术后3天左右胃肠功能恢复后,即可停止静脉营养而改用经口肠内营养。对肝脏恶性肿瘤肝切除量达50%以上或合并肝硬化患者,复杂多次胆道手术者,除早期积极护肝治疗之外,应给予新鲜血液、血浆或白蛋白等制品。同时应在术后早期尽早从静脉内补充营养素,以补偿术中及术后早期分解代谢引起的负氮平衡。
实施肝叶切除或胆道内引流患者,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常较迟。早期经口摄入饮食吸收较差,患者也难以耐受。术后静脉营养补充应及时而合理,以保证患者有足够能量供给。对肝胆疾病患者营养素配制要根据病情而定,如有肝性脑病倾向患者,应输人高支链氨基酸或无芳香族氨基酸液体,在肝切除范围大或术后肝功能未恢复情况下,输注脂肪乳剂时应慎重考虑。
肝胆术后患者若较长时间从创口或引流管中丢失胆汁,也可能会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。故对需长期置管患者,应在术后2~3周后开始间断夹管或闭管,如病情不允许夹管,亦可收集引流到体外胆汁,经过滤后再经鼻胃管、空肠造瘘管或经口摄入。胆汁回输,在肝胆术后患者营养治疗中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
来源:医院邓莹沛营养师
编辑:*阳
编审:夏莹
医院营养科
有下列情况,建议您进行营养门诊
1.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、食欲减退,厌食,经常感觉身体虚弱、疲惫无力亚健康状态
2.肥胖,多囊卵巢综合征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痛风、脂肪肝、肾病·、贫血等
3.外科术后、肿瘤放化疗期间及康复期营养不良
4.慢性腹泻、便秘
5.备孕,妊娠期(妊娠期糖尿病)、哺乳期
6.婴幼儿、学龄前、学龄期,青少年营养问题
-